太阳上的日珥和暗条

 



色球中经常吐出“火舌”,“火舌”落回日面,形成巨大环状,这就是日珥。有的日珥升起的高度达几十万公里。左面这张图是一张全日面Ha太阳像(色球层)太阳表面上的黑色条状物就是暗条,实际上它是在太阳表面上的投影。日珥分为宁静日珥和活动日珥,宁静日珥一般都不变化,活动日珥是在不断的变化,有时一个很小的暗条会在几秒钟内喷发出高达几十万公里的物质,还有的暗条从一个完整的大S形慢慢的断裂消失,这种暗条我们把它叫做活动暗条。暗条实际上是磁场的分界线,暗条两边的磁场是相反的。所以我们把它叫做磁场的分界线。日面上的亮斑是太阳上的谱斑,谱斑的地方大多都有黑子,如果一块谱斑慢慢的增亮,这个地方就会缓慢的出现黑子,也有的谱斑是黑子衰减后的磁场残余,总之有谱斑的地方磁场都比较强,这是多年来观测得出的规律。

 

 

这是1997年在莫河日全食时观测到的太阳的日冕像日冕在太阳的最外层,延伸的范围约为太阳直径的几倍到十几倍。顾名思义,日冕象是太阳的帽子,但只在日全食时,太阳被月亮全部遮住时,它才被人眼所看到。或在平时用日冕仪也能看到。它是一片银白色的光区,比太阳表面暗百万倍。它的温度约200万度,但连一块铁都熔化不了,因为它的物质密度极低,每立方厘米约有一亿个粒子,比实验室的“真空”还要稀薄。而在日冕的外缘则还要稀薄几千万倍,几乎和行星际空间融为一体。

 

 

这是一张光球米粒像,黑子旁边的小颗粒就是光球米粒,米粒的大小不等,大的米粒长有2个角秒左右,大约有1400公里,宽有290公里左右。一个很小的米粒也有几十公里。升到光球面上的对流元将多余的热量通过辐射散布到米粒上空,因此而变冷的气体就散开并沿米粒的外边缘向下流回对流层。米粒的中心温度比边缘至少高100度。个别米粒的寿命可达15分钟,用统计方法测出的平均寿命约为8分钟。米粒的亮度随高度而变化,各个米粒的亮度也不相同。常常可以看见一种寿命约为10分钟的特别亮的爆发米粒,以每秒1.5-2.0公里的速度膨胀成环状,然后破裂。

 

 

 

 

 

这是一张极光图,它是由于太阳上爆发的大耀斑对地球的干扰,发生了地磁暴。极光,常常出现于纬度靠近地磁极地区上空大气中的彩色发光现象。一般是带状、状、幕状或放射状。这些形状有时稳定有时作连续性变化。极光是来自太阳活动区的带电高能粒子流使高层大气分子或原子激发或电离而产生的。由于地磁场的作用,这些高能粒子转向极区,故极光常见于高磁纬地区。在大约离磁极25°-30°的范围内常出现极光,这个区域称为极光区。在地磁纬度60°-45°之间的区域称为弱极光区,地磁纬度低于45°的区域称为微极光区。极光的下边界的高度,离地面不到100公里,极大发光处的高度为110公里左右,正常的最高边界为300公里左右,在极端情况下可达1,000公里以上。根据近些年来关于极光分布情况的研究,极光区的形状不是以地磁极为中心的圆环形,而是更象卵形。极光的光谱线范围约为3100-6700埃。极光的出现同磁暴、地冕、太阳风和宇宙线有关,因而也同太阳活动有关。早在二千多年前,中国就开始观测极光,此后有丰富的极光记录。

                         

以上是极光的一系列照片。

 

      

  这是怀柔观测站在1989年观测到的一个耀斑后环,这个环的高度要有地球直径的14倍左右,这是22周峰年里我们观测到的一个最大的耀斑后环。

上一页下一页

回到主页